
王骁骆驼优配门店,这位47岁的演员,虽出身演艺世家,却没有继承母亲那张惊艳的容颜。低调摸爬滚打了15年,才迎来了如今的“演技巅峰”。从27岁才踏入演艺圈的他,经过10年的磨砺,稳稳占据了“叔圈”演技的第一把交椅。
最近,他主演的作品《南京照相馆》迎来了首映礼,这部电影在7月22日正式亮相。这也是他第二次全程用南京方言演绎角色,这次挑战,他在开拍前甚至一度产生了退缩的念头,觉得自己无法驾驭如此沉重的角色。直到和副导演聊过电影的故事后,短短25分钟内,他两度差点落泪,最终决定接下这个挑战。
《南京大屠杀》这一历史事件,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无法抹去的痛苦记忆,而王骁深知自己必须以最真挚的方式来诠释这段历史。在电影中,虽然他只饰演一个照相馆店长——一个推动情节的小角色,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自己。为了让角色更加真实,他在拍摄前,提前三个月便去了南京进行实地采风,向老摄影师学习洗照片技术,甚至在药水泡破皮的情况下仍坚持不懈,深刻钻研人物的心理变化,将那个生活在战火中的普通人内心的无奈和痛苦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展开剩余80%这份精益求精的态度,和他的家庭背景息息相关。王骁出生于一个艺术世家,父亲是舞台剧导演,母亲则是《西游记》中女儿国国王太师的扮演者,荣获多个奖项,曾获得金鸡百花奖。爷爷更是京剧演员,家族的艺术底蕴可见一斑。尽管如此,王骁的演艺道路并非一帆风顺,父母始终反对他进入这个行业,强迫他出国留学,学习理工科专业。
于是,王骁选择了俄罗斯和加拿大留学,并获得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,还在那边工作了六年,成了事业有成的“海归”。然而,演艺梦一直在他心中燃烧。5岁那年,王骁手捧母亲的金鸡百花奖,那个瞬间,他深深感受到荣誉的魅力,暗下决心,要像母亲一样闪光。
可现实的残酷却让他始终无法实现梦想。王骁并不具备母亲那种惊艳的容貌,也没有继承父亲的艺术气质,长相土气憨厚,缺乏明星光环,这也是父母不希望他从事演艺事业的原因。然而,梦想的火焰无法扑灭,经过长时间的挣扎和反思,他毅然决定放下所有的学识和成就,回国重新起步。
2004年,王骁带着满腔孤勇归国,为了说服父母,他开始了疯狂的减肥,节食、跑步,最终从180斤瘦到了120斤,才让父母稍微松口。尽管27岁才开始演艺生涯,同龄人多数已经成家立业,他却重新站在了起点。即便有父母的支持,他依然只能拿到一些不起眼的小角色。资本市场不傻,王骁非科班出身,外貌平平,这决定了他并不容易获得大众的青睐,但他依旧没有放弃每个角色。
他曾在《三生三世十里桃花》中饰演司命,在《三大队》中饰演马振坤,《流金岁月》中的杨柯,《狂飙》中的杨健,甚至有很多默默无闻的小角色。正是这些角色,让他展现出了独特的表演风格,每个角色都不同,不同于其他演员的重复性表演。
其中,《三大队》中的马振坤一角,使他从一众竞争者中脱颖而出,获得了第37届白玉兰最佳男配奖。30多年过去了,当年那个5岁的小男孩终于追上了母亲的步伐,捧起了属于自己的奖杯。在获奖感言中,王骁提到已故的父亲:“他是我的表演启蒙老师,教会我一切,直到今天都让我受益匪浅。”可以看出,父母的支持与教诲对他成功至关重要。
王骁小时候并不是个严谨的孩子,调皮捣蛋常常让他被请家长。有一次,母亲亲自出面处理此事,被老师批评时,她羞愧万分,看到母亲流泪,王骁也忍不住含泪。母亲曾说:“他是个特别心疼我的孩子。”这份深情和孝心,也让他对父母的教诲始终心怀感激。
可能也是命运的安排,王骁最初并不打算接下《三大队》中的马振坤角色,但在父亲的劝导下,他决定接下这个角色,而正是这个角色帮助他获得了白玉兰奖。家族的熏陶和培养,使得王骁拥有了几乎苛刻的从业标准,任何角色都必须精雕细琢。
在《逆行人生》中,他深入了解底层人民的生活和奋斗,甚至注意到外卖员的细微动作,演戏时还要穿上破洞袜子,给电动车雨棚贴胶布。黄渤曾称赞他:“他是一个神奇的演员,能瞬间融入任何环境,毫无违和感。”王骁的演技就是如此,每个角色,他都让它活了过来。
尽管27岁才开始追梦,王骁从不气馁,他不追求大红大紫,只专注于自己对表演的执着。他不挑选角色的咖位和金钱,只希望能演出自己喜欢的角色。《南京照相馆》是他的新挑战,通过方言演绎,讲述小人物在“大屠杀”中的无奈与悲痛,以诚恳的姿态再次讲述这段沉痛的历史。
如今,王骁已47岁,他珍惜每一个角色,不浪费每一次演绎机会,成为了娱乐圈“叔圈”中演技的天花板。天道酬勤,尽管他没有惊艳的外貌,也没有强大的资本,但只要肯钻研、敢努力,依然能够收获属于自己的果实。
发布于:山东省盛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